• 警惕凍傷,重視這些信號與防護措施!
    發布時間:2023-12-28

    凍到什么程度算“凍傷”


    人體通過神經、內分泌系統等調節著產熱與散熱,保持著體溫的相對穩定。


    身體的這種調節是有限度的。當環境溫度過低且持續時間長,在寒冷刺激下,血管發生持續、痙攣性收縮,血流量減少。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,會進入“受損”狀態,出現凍傷。




    01

    一度凍傷

    即常見的“凍瘡”,受損在表皮層,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,自覺熱、癢、灼痛,癥狀在數日后消失,愈后除有表皮脫落外,不留瘢痕。

    02

    二度凍傷

    真皮淺層,傷后除紅腫外,伴有水皰,皰內可為血性液,深部可出現水腫,劇痛,皮膚感覺遲鈍。

    03

    三度凍傷

    皮膚全層,出現黑色或紫褐色,痛感覺喪失。傷后不易愈合,除遺有瘢痕外,可有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。

    04

    四度凍傷

    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肌肉甚至骨頭,可出現壞死,感覺喪失,愈后可有瘢痕形成。


    身體3個部位更易凍傷


    冬季常見的凍瘡,常發生在身體血液循環較差的“末梢”。身體這3個部位尤其需要預防:

    01

    耳朵

    除了耳垂有脂肪組織可以保溫外,耳廓其余部分只有很薄的皮膚包著軟骨,里面的血管非常細微,保溫能力極差。

    在寒冷的戶外,可以佩戴柔軟的耳包、帽子,避免耳朵暴露在外。如果因戴帽子或耳包造成耳部出汗,注意及時擦拭。

    02

    手部


    冬天穿衣服時,如果袖口太緊,易造成血液循環不暢,導致末梢循環不良。

    冬天穿衣服不要太緊,手腕不能被勒出紅印,以能伸進一根手指為宜;如果怕冷,可以選擇在袖口有針織收口的服裝;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時,可在手部涂抹護手霜保護。

    03

    腳部

    鞋子并不是越緊越保暖。過緊的鞋子易使末梢血液循環不暢,雙腳更容易感覺寒冷。

    鞋子、襪子和鞋墊要合適,保持干燥。鞋襪大小松緊要適宜、透氣性能要好。鞋子最好選較為寬松的,并注意鞋帶不要系得過緊。


    凍傷后怎么辦


    如果已經凍傷,可采取以下辦法處理

    盡快轉移到溫暖場所,溫度以20~25℃為宜,迅速去除寒冷潮濕的衣服;將凍傷部位浸入38℃~40℃溫水中復溫,避免受壓,半小時左右皮膚顏色恢復正常就可以了;鼻子、耳朵等不能浸泡的部位,可用溫水持續淋浴或濕敷;可適當補充熱量,口服熱奶、熱豆漿等飲料。


    注意:不要用凍傷的腳走路;不要用雪擦或揉凍傷部位;不要使用電熱毯、烤燈、火爐、電暖器等取暖,凍傷部位已經麻木,很容易引起燒傷。

    預防凍傷,首先要避免在寒冷環境中暴露時間過長。除了防寒,還要防濕、防風。



   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

   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

    將及時刪除




   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_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_91久久偷窥撒尿一区二区_超级97碰碰碰碰久久久久最新